引言
3月27日-3月29日,2023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武汉峰会暨大师菜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等行业大咖悉数到场。会上,一众行业从业者和业内专家就“预制菜发展政策解读”“中国预制菜产业创新与发展”等多个问题展开了探讨。肥肠作为预制菜细分品类下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更是成为此次展会上的重点议题。
作为国内食品行业的头部品牌,新希望美好食品敏锐察觉到当下肥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价格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等痛点,并对“症”下“药”,基于实践经验建立了自身的肥肠评判标准,于会上正式发布了《美好肥肠标准手册》。
预制肥肠大爆发 肥肠“热”下的肥肠“困”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懒宅经济”在我国日益盛行。其中,与人们三餐密切相关的预制菜,因其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的属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客。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市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让预制菜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内容。在今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政府为预制菜行业发展注入的一针“强心剂”。



目前,对于B端餐饮经营者而言,其在制作肥肠菜品时,主要使用半成品肥肠或自制肥肠。囿于肥肠原料的特殊性,与一般食材相比,其处理难度更大,商家在自制肥肠时需面临效能低、投入大、成品味道不稳定和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等系列难题。
与新希望美好食品深度合作的餐饮客户代表表示,其品牌创立之初,门店是自己进猪大肠原料,再进行清洗翻油煮制切,不仅不符合小吃快餐的逻辑,而且出货率还不稳定,“今天煮出来35%以上,明天煮出来35%以下,20%以下的也有”。
当商家“贪图”方便转向使用半成品肥肠时,因缺乏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下游生产厂商随意定价、肥肠品质不稳定等乱象也逐渐显现。

另一餐饮品牌的客户代表,也同样提到了半成品肥肠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有时候过软,有时候又过硬。”
《美好肥肠标准手册》发布 为肥肠发展助力

得益于新希望美好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秉持的优选原料采购、天然香辛料去腥工艺、资深大厨秘制卤味配方的准则,美好肥肠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的追捧,上市第一年销量就突破了一亿元。除消费端的青睐外,业内权威也对其颇为认可。在2023中国国际品质预制菜邀请赛中,美好肥肠系列产品载誉而归——不仅白水肥肠斩获了“金奖”荣誉,香卤肥肠和香卤耙肥肠也分别荣获“银奖”。

在研讨会上,各餐饮从业者从自身的实践经历出发,阐述了其在半成品肥肠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货源不安全、质量不稳定等难题;与会专家则用专业科学的角度,分享了自身对“肥肠如何成为爆品”的看法。

(白水肥肠评价标准“四维图谱”)
结尾
未来,当肥肠行业的统一标准建立后,“好”肥肠的定义也将变得具体。这将倒逼下游生产厂商在原料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提高原有标准,通过“严选严出”的流程,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好”肥肠产品。彼时,不仅餐饮商家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其在使用肥肠产品时所面对的“价格不稳定”“肥肠质量不稳定”两大难题都将被击破,C端消费者对肥肠的享用也将简单化。